养生的最高境界:动养身体,静养情绪,富养灵魂
《情绪革命》一书中说,情绪生病比身体生病更可怕。
长期身处负能量磁场中,对健康会有诸多危害。
作家何权峰曾在书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知名大学心脏学系主任心脏病发作,病情十分严重。
在经历濒死的绝境后,他审视自己的人生,总结出了两条生活守则:
守则一,别为芝麻小事耗力气;
守则二,所有事情都是芝麻小事。
这两条守则不是什么保健养生秘诀,却胜过任何医学良方。
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癌症性格”。
现代医学发现,长期处于焦虑、恐惧、悲哀等情绪中,这些坏情绪会以一种慢性的持续性的刺激来影响和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增加癌症的发生率。
心无挂碍,百病不生。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成为情绪的主人,及时清掉垃圾情绪种下的毒。
遇到工作的困顿,要及时解开心中的郁结,面对生活的压力,要懂得排遣内心的焦虑。
以一颗欢喜心看淡生活起伏,不大悲、不大怒、不内耗,身心宽一尺,病自会退一丈。
03
富养灵魂
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写道:
人生实苦,终其一生,我们都要不断地修炼灵魂,完善自我。
生活满目疮痍,我们要学会为自己寻一处精神栖息所。
中国绘本界的先驱者蔡皋奶奶,曾凭借《荒园狐精》拿下了第一个国际性大奖。
如今七十多岁的她,活得自足且丰盈。
她在屋顶修筑了一个花园,落红铺满栏杆,蜜蜂起舞于花丛。
她常常独坐在花园中,支起画架,摊开洁白的画纸,勾勒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世间万物流淌在她的笔下,也驻进了她的精神世界。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纪,孤独一人,无儿女相伴,便会有一种孤单感。
但蔡皋奶奶却不会,孩子在家里时,她就跟他们讲绘本故事。
独处时,她就兀自遨游在瑰丽的大自然中,怡然自得。
灵魂的富足,赋予了她对抗时间的力量;身躯苍老,她内心始终迸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国内版本目录学领域的元老沈燮元,不管刮风下雨,都雷打不动地往南京图书馆跑,他说:
像鱼跟水的关系,我等于一条鱼在图书馆里游,如果脱离水的话,我就要死的。
百岁老人杨绛先生在钱瑗和钱钟书相继离世后,闭门谢客,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读书和创作中,在文字的世界里,洗涤掉了悲伤,祛除了孤单。
拥有广大的精神世界,我们就不会囿于生活的鸡毛蒜皮,也不会困于人生低谷。
人生最怕的是,灵魂干涸,生活跟着荒芜。
如果内心足够丰盈通透,面对世事的诸多磨难,岁月的无情轮转,自然能不忧亦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