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次儿童溺亡是“意外”!
一旦呛水,几秒钟内就会失去意识。
更令人揪心的是,1-4岁是溺亡高发年龄段,而浴缸、水桶、小区景观池、农村水塘,甚至20厘米深的积水,都足以致命。
“我就离开一会儿”——最危险的念头
“孩子在玩水,我就去接个电话……”
“水很浅,没事的。”
“有大人在旁边看着呢。”
这些看似合理的自我安慰,恰恰是悲剧的导火索。研究显示,超过80%的儿童溺水事件发生在家长或看护人“短暂分心”的5分钟内。而一个转身、一条微信、一次聊天,就可能让孩子永远回不来。
防溺水,不是“小心点”就行,而是要“零容忍”疏漏
✅ 家庭层面:
浴室安全:洗澡时绝不单独留孩子在浴盆;用完立即清空水桶、浴缸;马桶盖保持关闭。
庭院水体:家中若有蓄水池、鱼缸、景观水景,必须加装牢固围栏或加盖锁闭。
农村家庭:水井、粪池、灌溉渠等务必设置明显警示与物理隔离。
✅ 户外场所:
绝不让孩子独自靠近水域,哪怕有救生员;
选择正规、有资质的游泳场所,并全程近距离看护(伸手可及的距离);
不依赖游泳圈、浮力玩具作为安全保障——它们不是救生设备!
✅ 提前教育+技能培养:
从3岁起,通过绘本、动画教孩子认识水的危险;
4岁以上可系统学习游泳和水中自救技能,但会游泳≠不会溺水,仍需监护!(本文由AI辅助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