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怼美利坚,又惹穆斯林,印度陷两线作战困局
那么,眼看外部环境如此被动,为何印度还能如此淡定?难道说只要美俄等国喜欢就行?平时看不上的穆斯林势力根本就无足轻重?但问题是即便印度不拿穆斯林世界当根葱,作为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大量印度人远在中东等穆斯林世界谋生,侨汇更是印度的重要收入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就算为了侨民的生存和GDP的繁荣,也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给穆斯林世界鞠个躬,修补一下印度与阿拉伯世界关系的裂痕。
然而,莫迪政府依然“岿然不动”,将瑜伽的定力演绎得极其逼真。那么,为何莫迪政府要装死?静夜史认为直接原因在于出于对宿敌巴基斯坦的深仇大恨,根本原因则在于“大印度教主义”的树大根深。
虽然印度的人缘好到爆棚,深得美俄等势不两立的大国欢心,但对于邻国关系,尤其是印巴关系,印度从来都搞得鸡毛一地。究其原因,在于英国殖民者的苦心孤诣。
作为日不落帝国的模范殖民地兼英国女王王冠上的明珠,英属印度资源多、好管理,有着一系列的高性价比,是英国殖民者绝不愿意放弃的风水宝地。但两次世界大战的猛烈摧残,尤其是二战的沉重打击,迫使一夜被打回解放前的英国不得不将英属印度忍痛放弃。
然而,作为国际驰名的“搅屎棍”,英国怎能轻易让英属印度春风得意?于是经过深思熟虑,英国殖民者创造性地炮制了“印巴分治”的协议,按照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将英属印度分割为两个实体。
很多人为英国人为撕裂英属印度鸣冤叫屈,毕竟英属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勋爵曾不断呼吁英属印度保持统一。但问题是英国早在1906年,就因制衡国大党的目的,扶持全印穆斯林联盟与国大党分庭抗礼,可以说早就埋下了印巴分治的伏笔,所以印巴撕裂绝对是英国的故意。
按照英国的设想,印巴即便对英国咬牙切齿,也要记得英国“搅屎棍法”的威力。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当印巴分别建国,很快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兵戎相见的撞击,三次印巴战争不仅让克什米尔成为可怕的南亚火药桶,东巴基斯坦的独立更是让印巴关系势不两立。
虽然对英国殖民者加班加点掠夺英属印度54万亿美元的财富咬牙切齿,但因为“印巴分治”走的是合同建国路线,根本不曾接受革命或战争的洗礼,所以独立后的印度,统治阶层相比于英属印度只是少了英国佬的颐指气使。
在统治阶层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下,让印度痛恨英国殖民者是不现实的,加钱也不好使。相反,他们只会感谢英国给了印度远高于其它第三世界国家的高起点,比如庞大的国土面积,6万多公里铁路以及已成规模的棉麻纺织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