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说亲俄,身体却很诚实,哈国对俄留了一手
然而,亲俄的光鲜之下,是去俄之路的渐行渐远。除了鼓励国内的俄罗斯族回家找妈妈,同时吸引全球的哈萨克人衣锦还乡,扭转主体民族式微,俄罗斯族尾大不掉的被动局面,哈萨克斯坦还在1997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至阿斯塔纳,极大地震慑了蠢蠢欲动的俄罗斯族分离势力。
再加上哈萨克斯坦积极利用里海盆地石油资源脱贫致富,推广哈萨克语以重塑民族信心,哈萨克斯坦的去俄之路越走越稳健。
时至今日,虽然俄哈两国时不时地在国际社会秀一下“恩爱”,比如今年1月,在哈萨克斯坦风雨飘摇的时刻,集安组织雷霆出手,维护了托卡耶夫政权的稳定。但双方的关系却越来越暧昧不明,除了俄乌交兵后,托卡耶夫在圣彼得堡论坛上当着普京的面明确表示哈萨克斯坦不会承认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此后更是表示哈萨克斯坦不会为了支持俄罗斯而忤逆西方国家的制裁。
不仅如此,托卡耶夫政府还在俄罗斯以管道环保不合格为由停运哈萨克斯坦过境俄罗斯的石油管道30天后,做出了石油出口途径多样化,打造一条绕开俄罗斯输油管道的决策,公然与俄罗斯分道扬镳。
哈萨克斯坦之所以要“去俄”,根本原因在于历史上的哈萨克斯坦深受“大俄罗斯”主义的荼毒,独立后有时刻处于俄罗斯因素的阴霾之下。
虽然地处亚欧大陆中心的哈萨克斯坦自古以来就是各方势力东去西走、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无论中华帝国还是中东的波斯帝国及阿拉伯帝国等强权都留下了痕迹,推动了中亚的“伊斯兰化”和“突厥化”,哈萨克斯坦范围内也陆续诞生了大中小三个玉兹。
但随着近代以来西方殖民帝国的陆续崛起,沙俄帝国与大英帝国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开始了对中亚的蚕食。最终沙俄捷足先登,在19世纪末陆续征服了中亚南部的希瓦、布哈拉和浩罕3个汗国,成为无可争议的中亚之主。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受够了沙俄高压统治的中亚地区风起云涌,突厥化和伊斯兰化势力层出不穷。为镇压中亚的突厥化和伊斯兰化浪潮,苏俄从1920年开始在中亚展开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工作,迅速创造了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和塔吉克5个全新民族,并将各民族聚居区划分得犬牙交错,彻底打乱了原有结构。
为压制人数众多的乌兹别克和吉尔吉斯,苏联有意扶持哈萨克,并将俄哈交界5个俄罗斯州划给哈萨克,在制衡乌兹别克及吉尔吉斯的同时,也对哈萨克起到了牵制作用。
可以说,今日哈萨克斯坦的版图,就是苏联一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