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剿中国20年,拜登终于替美国承认失败了
2007年5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在《G2崛起,中美孤立G7》一文中满是酸意的说到,不论是从哪个角度观察,正在进行的战略对话,很可能是未来主导全球经济事务的两国集团的雏形。言下之意,这次战略对话是旨在讨论中美怎样瓜分世界的会议。
然而,不论G2的概念炒得再火热,不论国际舆论再怎么配合,中国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战略头脑,反之装傻充愣不接话就成了。中国不愿意接受G2的原因很简单,双方付出的代价实在不对等。
美国付出的代价是,让中国当美国霸权体系里的二把手,保障其绝对的国际话语权,不再舆论攻击中国,不再炒作中国威胁论,不再禁运高科技装备和先进军事武器。中国付出的代价则是,永远被焊死在血汗工厂的位置上,用一代又一代的廉价劳动力做便宜的鞋子、衣服和电子产品,以维持西方国家骄奢淫逸的生活。
这就有点像校长忽悠张学良的戏码:老弟啊,咱俩做拜把子的兄弟,哥让你来当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嘛,就把三十万东北军的指挥权给哥爽那么几下。
中国可不是张学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制造虽然给世人留下的是低端和山寨的不良印象,在诸如新能源汽车、高铁、大型商用飞机、半导体等一系列高端产业早已在国家层面的规划中悄然铺开宏大的布局,接受美国两国集团的方案,无异于修炼葵花宝典挥刀自宫,中国绝不会答应。
见中国迟迟没有同意的意思,美国干脆撕下伪装,联合欧洲欲利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狙击我们。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美欧密谋的方案是未来四十年800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1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分走44%,55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分走56%,碳排放量额度不够用的国家可以去国际市场购买指标,这明显是专门冲着扼杀中国工业升级的目标制定的。
中低端制造业是碳排放量的大户,而中国又是中低端制造业的大户,这点额度肯定不够用。只要方案落地生效,中国买不买碳额度都得完犊子,不买的结果是工厂没法开工制造业垮掉;买的结果是利润率本就少得可怜的中国制造业每年又会多出一笔高昂的碳税成本,仅剩的贸易盈余无法支撑产业的大规模换代升级,从而长期固定在低附加值的关口,经济拉美化。
幸运的是,美国内部出了乱子,传统化石能源商突然杀出,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放弃联欧制华的战略,第一阶段潦草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