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反制中国电动车,中国要想突围就隔山打牛
还有,中国产业升级是可以优先利用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等产业升级成功了,再去对外出口。而这个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没有的能力,估计也就美国可以做到了。所以,中国制造不可能是闭门造车,是真的有技术变革的。
最后,中国的企业存心追求价格破坏效应,就是不把利润率放在第一位,而是把产能做大。特斯拉不也是如此吗?通过规模效应,既可以压低成本,又可以把竞争对手的产能干爆。这是目前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不堪承受的中国暴击。
所以,就让欧盟去调查中国电动车企业吧,它们大量的上游核心零部件被我们卡着脖子,如何去中国化呢?
如果欧盟像美国这么绝,不仅将面对来自中国各种报复,而且,中国还有一招釜底抽薪,那就是去打击法国和德国在全球其它经济体的市场份额。
就像我们今天直接去对付日韩本土的汽车市场,确实很难。但是,我们可以把日韩所依赖的东南亚、拉美、中东市场份额抢过来,照样可以让日韩直接吐血。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只能说:人不狠,站不稳。
那么,中国是不是就彻底不用担心了呢?当然也不是!
除了继续在技术变革、供应链管理变革、人才储备等领域进行发力外,针对全球各地的市场,还是要有非常系统性、精细化、前瞻性的打法。
就像我们的企业过去前往越南的摩托车市场抢蛋糕,一开始是成功的,可是后来就变成了价格战。现在,我们的企业在越南的摩托车市场已经完败了。
有形之手也看明白了这点,所以,现在还想要再参加新能源汽车生产,这个资质要拿到很难了。
接下去,要学习过去日本私有财阀的套路了。
首先,不同的电动车企业利用自己的错位优势,针对全球不同市场,还是要有一个分工,不能一窝蜂全部去某一个国家,这是要出大问题的。
其次,头部企业带头不搞价格战,而是把收入的重要比例放在研发,实现优胜劣汰。
还有,有形之手要经常组织整个庞大的汽车产业链抱团出海的过程中各种矛盾、冲突和利益分化的协调,避免中国人干死中国人。
再次,对于国内不具有竞争力的电动车企业,其实已经可以开启淘汰了。这种赛道,最终保留个6~8家就差不多了,又不是卖衣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