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00条驳船焊艘航母?中国大学到底牛不牛
很显然,拿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高等学府近年来虽进步明显,但的确仍存在很大差距,而且这些差距更多体现在“软件”方面,如学术传统、办学思路、学术氛围、招生原则、培养方式,等等。
这些并非仅靠增加投资、扩大办学规模可以弥补,强行把几座学校“强强组合”弄不好反倒让各校原有的风格磨灭殆尽,一味强调论文数、专利数更容易滋生学生造假和学术腐败,至于招生自主、教学模式的灵活性等问题,则涉及整个教育制度、用人制度的调整,解决起来就更非旬日之功、也不是教育口自己力所能及的。
事实上,“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漫长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且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也不可能仅靠“一流大学”支撑。
在北美,遍布各地的城市大学、社区学院和再教育学院构成高等教育的主体,它们不仅为社会输出了大量栋梁和骨干,也成为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坚厚基石。
许多今天的名校,正是从这些不起眼学校中慢慢发展、最终脱颖而出的;在欧洲,许多古老的“小型大学”已经有数百年历史,它们不为喧嚣所动,恪守着自己的风格和办学思路,为社会贡献着大量有用之才。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人才需求量极大,既需要潜心学术的基础学科研究者,也需要与社会紧密结合、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