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中立,不如一路向西?印度突变,弃俄从美
更妙的是,尼赫鲁作为雄心勃勃的领袖,出于对英国乃至西方殖民者的深恶痛绝,一再强调印度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和苏联的社会制度高度契合。
于是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苏印关系不断升温,并最终处成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应该说,苏联在交朋友这件事上,确实相当实在,尤其是在苏印关系上,不仅给予了印度不逊于新中国的援助,更给予了印度大量贷款,是印度大国崛起的重要助手。同时在印度最关心的反华问题上,苏联坚持摇旗呐喊,给予了印度巨大的信心和力量,是印度敢于挑衅新中国并被揍得满地找牙的重要因素。
1971年,苏印更是签订了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为印度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并肢解巴基斯坦,以及野蛮吞并锡金提供了助纣为虐式的大力支持。
可以说,为了印度这个半路杀出的兄弟,苏联做到了予求予给,比如自苏联解体前夕,对印度的贷款总额高达100亿卢布,可谓倾囊相助。
然而即便如此,也依然挡不住印度见异思迁的脚步,而印度“红杏出墙”的国家,名叫美国。
这似乎又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要知道美苏冷战时期,因为苏联与印度的兄弟情深,美国主要是和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情比金坚,毕竟除了印巴对抗的站位,在阿富汗问题上,美国也需要巴基斯坦的大力支持。
但问题是巴基斯坦实在太弱了,弱到根本不足以抗衡印度,难以作为美国在南亚的战略支点。于是在和巴基斯坦如胶似漆的同时,美国也和印度眉目传情。典型案例是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尼赫鲁早已被解放军凌厉的攻势吓破了胆,不得不屁滚尿流地撕下“不结盟伪装”,惊慌失措地要求美国直接介入,于是美国航母舰队驶向孟加拉湾,誓要给跑成非洲角马迁徙队形的印军加油助威。
可以说,那一次的仗义,让印度感恩了几十年,奠定了美印关系心心相印的基础。
虽然从美国内心,对拉胯的印度从来看不上眼,但印度足以恶心我们的体量摆在那里,美国不可能不对这一坨物体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