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中国面前自圆其说,成中华复兴最佳陪练
1)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终究是一件好事,有三个点值得关注:
——中美新的经贸团队之间终于建立了面对面的联系,并进行了“理性、坦诚、建设性”的沟通;
——中美商务部之间建立了新的沟通管道,并设立工作组;
——雷蒙多在上海迪斯尼访问期间,与一个中国小女孩进行了友好的互动,给近年来尖锐对立的中美关系带来了一丝难得的“暖意”。
2)对于发展中美关系,中国的立场是一贯的,那就是两国应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涉及到中美经贸关系,它在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中国从官方到民间,并不存在盲目的反美情绪。今天,美国政府和美国政客受到中国网民的无情抨击和嘲讽,这是他们在反复污蔑、打压和遏制中国之后,在中国民众当中激发的自然反应。
3)与之相反,在涉华议题上,美国社会近年来则出现了一种“新麦卡锡主义”卷土重来的危险势头。过去几年,华盛顿一些政客比赛着对中国“发狠”,叫嚣,甚至出现了一种“逢中必反”的歪风邪气,这显得既幼稚又危险。
拼多多暑假大促,升温降价,全品类暑期大促 →
中美关系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非常清楚,那就是美国有一些人见不得中国发展得很好,要遏制和打压中国。从整体上来说,在中美关系中,美国是非理性的,中国是理性的,美国带有极强的攻击性,而中国则相对比较克制。
4)从布林肯到克里,再到耶伦和雷蒙多,拜登政府官员接连访华,表达出了稳定中美关系的积极意愿。到底是什么促成了这一转变?我个人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政府在对中国进行持续不断的“攻击”之后,他们发现,中国根本不像他们想象得那样脆弱,他们想三下五除二“搞定”中国,但事实上根本做不到。
美国政府对中国进行遏制和打压,不仅严重影响了两国之间的互信,让中美关系有失控甚至走向冲突的危险。而且,美国政府发起的“贸易战”也好,“科技战”也好,不仅没有“打垮”中国,反而给美国自己带来了伤害。
美国社会一些人开始承认,“贸易战”增加了美国的进口成本,而“科技战”则可能让美国一些企业永久性地失去中国市场。一段时间以来,美英媒体对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提出了批评,美国一些企业界人士也给拜登政府施加了要求它改善对华关系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