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省份经济“半年报”发布,总体平稳
全国31省份经济“半年报”日前均已出炉,超半数省份增速跑赢全国水平,但经济运行有所分化。整体上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16省份增速超“全国线”
从增速看,上半年有16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水平。其中西部地区8个、东部地区5个、中部地区2个、东北地区1个。内蒙古以6.2%的增速领跑,重庆和西藏以6.1%并列第二。江苏、山东、湖北、甘肃增速均为5.8%,吉林同比增长5.7%,浙江、福建为5.6%,四川、北京、新疆为5.4%,安徽、贵州为5.3%,宁夏同比增长5.1%。
拼多多暑假大促,升温降价,全品类暑期大促 →
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发挥了稳增长关键支撑作用。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242.5亿元,继续稳居全国第一,占同期全国经济总量的10.6%。江苏位居第二,GDP达到63326.3亿元。“4万亿元俱乐部”除山东外又添新成员浙江,两省GDP分别为46677亿元、40920亿元,河南、四川分别为31231.44亿元、29463.3亿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表示,区域重大战略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数据)三大动力源地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1.6%,“发动机”作用更为明显。一方面,对全国工业的带动更足。三大动力源地区的8个省份中,有6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或超过6%的全国平均水平,江苏、安徽、浙江增速超过8%,北京、河北增速超过7%。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生产形势全面好转,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1%。另一方面,对全国外贸的支撑更大。上半年,三大动力源地区的8个省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69.2%,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向新向绿态势明显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是地区经济恢复向好的重要支撑。上半年,各地产业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向新向绿态势明显。在内蒙古,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4%,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3.8个和24.9个百分点;稀土化合物和多晶硅产量分别增长2.3倍和1.1倍。在北京,数字产品制造增长69.6%,数字要素驱动、数字产品服务成倍增长,使用机器人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人均产值同比增长超一成。在安徽,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核心部件——高密度微波互连模组完成重大突破,实现完全国产化。
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新兴领域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6%,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6%、23.9%;北京市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3.5%和13.6%;山西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0.6%,新能源发电投资增长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