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携双激光炮升空,空战规则改写进入倒计时
二、技术破局:能量管理革命撑起“激光霸权”
为什么过去机载激光武器难实用化?核心卡在“供能”上。战斗机发动机的冗余功率有限,雷达、航电、飞控已经瓜分了大部分能量,突然加塞一台“电老虎”激光炮,电网直接崩给你看。
但中国科研人员玩了手神来之笔——能量综合机电系统。简单说,它像给战机装了“超级电容+储热罐”,平时攒着能量,战时峰值输出。这套系统让激光武器在有限机体空间内,获得了“短时爆发”的能力。官方提到“按峰值供给”,暗示激光炮可能无需持续照射,而是脉冲式攻击,几次齐射就能废掉导弹导引头。这技术,妥妥的六代机标配前奏。
三、战术降维打击:专克超视距空战的“矛与盾”
现阶段激光武器功率有限,直接烧穿敌机不现实,但让它当“导弹终结者”却刚刚好。现代空战超视距打击已成主流,雷达制导导弹在末端会自主开机搜索目标。此时,歼-11的激光吊舱就能上演“致盲手术”——用百千瓦级光束熔毁导弹的雷达导引头,让它变成无头苍蝇。
对比俄罗斯苏-57的101KS-O系统(仅能对抗红外格斗弹),中国方案显然更契合未来战场。俄乌冲突中,击落战机的全是雷达制导导弹,红外弹连战果都难捞。歼-11的激光武器,正是针对这个痛点设计的“防区外电子战硬杀伤手段”,相当于给飞行员发了“免死金牌”。
(本文由AI辅助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