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游深陷退单潮、签证涨价,背后玄机揭秘
安全环境恶化加剧担忧
日本社会治安问题频发,针对中国公民的犯罪案件激增且多起未侦破。官方提醒中明确指出“安全环境持续恶化”,叠加政治风险,使游客对日本旅游的安全性产生强烈质疑。社交平台上“安全第一”“主权尊严”成为退订核心理由,部分游客直言:“不尊重主权就不送人口红利”。
政策联动与市场响应加速退订
国航、东航等十余家航司推出免费退改政策,覆盖2025年12月31日前涉日航线;携程、飞猪等平台简化酒店退款流程,部分合作酒店支持自动全额退款。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响应,使退订成本大幅降低,进一步推动退单潮蔓延。北京、上海等地旅行社反馈,赴日团队游退订比例普遍超60%,部分整团取消。
签证涨价的深层逻辑:从“量”到“质”的转型困境
应对“过度旅游”的治理压力
日本旅游业面临“观光公害”问题:京都等热门景区游客过度集中,导致垃圾堆积、噪音污染、交通拥堵,超七成居民认为“游客过多影响正常生活”。政府试图通过签证涨价(预计涨幅达原价9倍,单次签证或超2.5万日元)筛选“优质游客”,减少低端客群,缓解环境压力。
财政压力下的增收策略
日本财政长期吃紧,少子老龄化与物价上涨加剧支出负担。政府将“访日外国人”视为新财源,计划通过签证涨价、提高离境税(从1000日元涨至3000日元)补充财政。2024年国际旅游税收入已达481亿日元,若政策落地,收入将进一步增长,可能用于社会支出如“高中学费免费化”。
对标欧美,提升国际形象
日本签证费自1978年以来未调整,长期处于国际低位(单次3000日元,远低于美国185美元、英国177英镑)。政府希望通过涨价向欧美看齐,释放“旅游转型”信号,摆脱“廉价旅游目的地”标签,吸引高消费、深度游群体。
双重冲击下的行业困局与转型挑战
短期阵痛:经济与就业承压
野村综合研究所预测,退单潮可能导致日本未来一年旅游消费收入减少约1.79万亿日元(约合115亿美元),实际GDP减少0.29%。每减少100万中国游客,旅游业约损失2.3万个岗位,中小温泉旅馆、民宿面临关停危机。名古屋旅游包车公司因12月订单全取消,司机“无单可接”,运营压力陡增。
长期转型:平衡财政与开放姿态
日本需在财政压力与开放形象间寻找平衡。若仅涨价而不提升服务质量(如语言支持、交通便捷性),可能削弱竞争力,导致游客转向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韩国已宣布对中国团队免签15天,泰国实施中泰互免签,日本若坚持高价策略,可能加速客源流失。(本文由AI辅助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