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饿却还想吃东西,答案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为什么明明不饿却总想吃东西?
知道了控制食欲的因素后,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解答“为什么不饿时还想吃东西”。
嘴瘾背后,是人们想要通过摄入食物来实现精神和情绪上的“饱满”,此时的进食行为实际上是人们寻求安慰,缓解压力,奖励自己的一种方式。
我们都知道,大脑中的多巴胺可以说是“快乐因子”,它会影响人的情绪和感觉。
如果人体内的多巴胺浓度过低,就可能会引起抑郁症,肥胖以及疲劳综合征等,甚至还可能导致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等等。如果多巴胺浓度提高,就会让人有愉悦的感受。
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分泌和吃饭睡觉等都有关系。想要多巴胺分泌增加,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摄入高糖、高热量食物。
这样一来,大脑的奖赏系统被激活。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受情绪困扰时,会将“吃一顿好的”列在第一位。
但是,由于激活奖赏系统的行为都有可能被重复,诱发情绪化进食,容易对高糖食物的需求和耐受性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当长期处在“不饿也想吃”的情况下,不能掉以轻心,以为自己只是馋。
这些都会让人想要多吃
想要多吃东西的状态,有时候其实是疾病带来的。比如说偏头痛患者,会在偏头痛真正发作前几分钟或前几天,对巧克力出现难以控制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