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飞机”再斩45亿大单,美国想拦都拦不住
看官们。今儿咱们聊聊东大航空工业在东南亚撕开的一道口子,这背后,是实力,是韧性,更是一场无声的较量。近日,柬埔寨国家航空(柬国航)与东大商飞在郑州白纸黑字签了份合作谅解备忘录,核心就一条:拟采购20架C909飞机,10架板上钉钉,10架意向明确。 这笔买卖,粗算价值约45亿人民币。 数字本身或许在动辄百架订单的航空市场不算惊天动地,但它的份量,远非金钱可以衡量。尤其是在某西方大国(懂的都懂)三番五次想给东大航空工业“上眼药”、玩“断供-恢复”闹剧的背景下, 这份订单的落地,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了那些以为还能轻易“卡脖子”的幻想上。 东大用行动证明:想拦?门儿都没有!
C909飞向金边:不止是买卖,更是破局点
看官们,表面看,这就是一桩普通的商业交易:航司买飞机,制造商卖飞机。但把镜头拉远,放到东大商飞“走出去”的宏大叙事里,这一步,堪称里程碑。 为何?因为这是东大自主研发的支线客机,首次获得国际主流航司(柬国航是柬埔寨唯一获得国际航协IOSA认证和Skytrax三星评级的航司)成规模的确认订单! 以往C909也出口老挝、印尼,但多是租赁几架“试试水”,像印尼翎亚航空的3架已是“大户”。 这次不同,柬国航一出手就是10架确认订单, 这标志着国际市场对东大造飞机的认可,从“尝鲜”阶段迈向了“规模化引入”的实质性阶段。 意义天壤之别。
从商业逻辑讲,稳定的订单是制造商维持生产线运转、持续投入研发的“血液”。 20架(含意向)虽非海量,但足以给商飞注入一针强心剂,支撑后续发展。 更关键的是,柬埔寨的选择自带“权威背书”效应。 东盟市场啥环境?高温高湿的热带气候、多山的高原机场、基础设施相对有限——这对支线客机是实打实的“魔鬼考场”。 C909若能在这等严苛条件下稳定运行,安全高效,那对其他还在观望的东盟国家而言,就是最好的广告。 道理简单:小国航司试错成本高,选对飞机才能真省心、真赚钱。 柬埔寨,成了东大飞机叩开更广阔东盟市场的“试金石”和“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