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格局成型,这次中国站在了全球权力中心
只要中国讲好故事,这样的故事肯定可以在周边国家传扬开来。然后,在军事与安全上,有中俄两国在撑腰。这方面我们就不多叙述了。在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上,有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
如果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等中东产油国正式成为上合组织的会员,这个区域更是掌控了世界主要的能源供应。从另外一个观点来看,上合组织,或是大亚洲经济圈,并不是要形成一个新的强权中心,而是一个合作中心,抵挡外部霸权力量对区域内国家主权的干涉。如此,会在全球形成一个新的格局,形成一个不受外力干涉的权力中心,足以抵挡外部强权的干涉。
再回来看俄罗斯方面。2014年,俄罗斯跟中国签署了天然气大单,经由“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每年对华输送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是一份30年的合约,广义上来讲,是从1994年开始谈判,一直到2014年5月才签订,历经20年的波折。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场艰辛的谈判过程,其中有日本的搅局,线路的问题,还有价格的问题。一直到2014年,乌克兰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克里米亚通过独立公投,加入俄罗斯联邦,俄罗斯因此被美西方制裁之后,才促使俄罗斯加快与中国签约,两国达成了协议。然而,现在又更进一步,有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中俄两国即将国签订协议。
这条新的管道意义太大了。第一,这条新的管道取代了从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北溪-2号管道。北溪-2号管道经由波罗的海,从俄罗斯通往德国。然而,德国态度倨傲,不肯让北溪-2号进入审议过程。再加上俄乌战争爆发,德国干脆搁置了北溪-2号的审核。不过,俄罗斯已经有了腹案,今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中俄两国宣布,在原来38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基础上,再增加100亿立方米,让总量达到480亿立方米。
俄乌战争爆发后,德国搁置北溪-2号的审核,这就让俄罗斯确定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建设,每年对华输送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在北溪-2号的计划中,每年的输送量是550亿立方米。
现在的“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不就取代了北溪-2号吗?再更进一步说,中国不就取代了欧洲,从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份额吗?这是什么意思呢?这表示,欧盟要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依赖,俄罗斯完全不用在乎。因为已经有了替代的买家--中国。
第二,之前,欧盟一直是俄罗斯能源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也因此,一方面欧盟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另一方面, 俄罗斯在经济上也依赖欧盟。但是,欧盟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能源进口的制裁,翻转了双方对彼此的依赖。换一个角度说,几百年来,俄罗斯一直是心向着欧洲,归属感也在欧洲。除了地理位置与归属感之外,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但是,这一切都被扭转了,俄罗斯不得不转向亚洲,转向中国。我们之前说,俄乌战争爆发后,由于美西方对俄罗斯的严厉制裁,俄罗斯因此会转向亚洲,转向中国,只是一个说法,或是一个预测。然而,当“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出现的时候,这个说法,这个预测就已经验证了。这表示了,俄罗斯已经不再眷恋北溪-2号,已经不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