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放出毒招,瞄准中国供应链,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三次产业转移,是日本和德国等将纺织、机电等附加值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给了亚洲四小龙和拉美。亚洲四小龙指的是中国台湾香港和韩国、新加坡。
第四次产业转移自然就是发生在中国身上了。也就是成就了如今的中国制造。
可见,产业转移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如今的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推动产业转移也是不可能避免的。
问题的关键就是印度、越南等国家目前能否接得住中国这个世界制造的大盘。
尽管印度、越南等国的发展势头不错,但短时间之内还替代不了中国制造的地位。也就是无法满足世界供应链的需求。直接导致了一些流入印度、越南等国的跨国资本又开始流出。
能否接得住产业转移这个大盘,还要看这个国家的实力和能力。当然也要看意愿。
越南有意愿,但劳动力资源和配套政策措施跟不上。印度也有过这个想法,印度的情况最像中国,可印度人的自大心理似乎是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想做。
尽管迎接世界产业转移可以为自身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可也有被日益强大的跨国垄断资本控制一国经济之嫌。这实际上是印度、越南不是那么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重要的是,如果在正常的或自然的产业转移过程中加入了政治因素,也就是加入了中美对抗的因素,相关国家就更危险了。
产业转移是一种经济现象或规律,特别是全球化过程中必然的要推动产业转移。但这绝不是可以利用来搞对抗的手段。加入对抗的含义这个转移就变得畸型了,也就难以为继。
中国已经进入了新阶段,自然也需要推动适应经济发展的产业转移。中国要提质,一些过剩的低端产能最佳的出处就是向外转移。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为了适应或准备未来可能出现的产业转移。
而中国的内外双循环经济圈的建立,一个重要的作用就就是应对和推动产业转移。中国的内循环经济圈,实际上也就是内部的产业转移。
目前看来,要说推动世界产业转移,或者说为了迎接新的产业转移大潮,中国早就在做充分的准备。正因为中国早就在做准备,自然就会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动力。产业转移的方向就不会以美国的方式和意向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