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蒙古,却混成印度,越南对美俄走钢丝没门
而相比于印度,越南最尴尬的地方在于体量小到根本没有被大国拉拢的意义。
印度之所以被美俄等大国争相拉拢,除了印度作为“棋子”确实没有威胁的前提,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印度作为“次大国”,既有恶心中国的条件,又有接受武器倾销的物质基础。
所以,无论美国还是俄罗斯都不遗余力地拉拢印度,积极发展同印度的异父异母亲兄弟关系。
相比之下,越南一没有体量,二没有钱量。因此,越南外交上必须比印度更主动,事实上越南也确实这么做了。
1986年,在中越战争的隆隆炮声中,越南做出了“革新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也就是全面效仿新中国。
在国情高度共鸣的情况下,越南“以敌为师”本没有什么,但问题是越南能学到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却悟不到如何将产业转移和外资为我所用。
毕竟二战以来,越南基本将工业布置在中越边境,这个市的中越战争爆发后,越南工业几乎尽毁,起步基础相当薄弱。再加上没有赶上战后三次产业转移的浪潮,越南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更重要的是,在恢复印度支那联邦无望的情况下,渴望增加纵深的越南加紧了对南海非法侵占岛礁的经营,毕竟对于资源匮乏的越南而言,南海可谓真正的“聚宝盆”。
而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能允许越南对南海岛礁的非法窃据,因此胆战心惊的越南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美国和俄罗斯,毕竟理论上说,只有同为大国的美俄,才能遏制一日千里的邻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