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交锋!这关键一仗决定美国输赢,终结美霸
据德国商报消息,截至今年十月,已有大众、西门子、汉莎航空、拜尔、赢创工业集团、代尔夫宰尔达姆科等数百家欧企决定扩大对美国的投资,涉及产业范围包括装备制造、特种化工、金属锻造、生物制药、汽车、医疗设备,其中仅俄克拉荷马州就吸引了六十多家德国工业企业。
这些企业之所以要去美国,三分之一是市场因素,美国也是传统化石能源储备和产出大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俄罗斯的空缺,剩下三分之二是被美国霸权所裹挟,科技专利霸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金融霸权,只要控制住CHIPS和SWIFT两条渠道,就能把制裁对象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像大众这类顶级工业制造企业,85%的利润来源于全球市场,断了它国际贸易的渠道,下场跟植物人好不到哪里去。
美国为什么要鼓动俄乌战争一直打下去,不就是想乘机薅欧洲的羊毛吗,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打开天窗说亮话,既然产业链外迁不可避免,中国去一点,美国也再去一点,雨露均沾嘛!
整体来说,不论是鼓动盟友企业向美国本土转移产能,又或者是控制盟友企业禁止出口关键产品或技术给中国,都是靠霸权撑着,没有霸权你看日本欧洲会不会听他的话,但问题是这玩意中国一时半会也拿他没办法,以后恶心咱的地方还多着呢。而除了系统性的霸权,美国其他的优势都只是战术上的,不值一提。
至于战略上的劣势,美国其实也不多,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虽然大,但并不是完全没法补救。
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是中端产能的空心化,重化工业那套底层建筑还在,像埃克森美孚、雪佛龙、阿纳达科之类的能源巨头,不是单纯的靠挖石油卖石油营生,人家还有一套完善的化工产业链加工生产与油气资源相关的衍生产品,比如润滑油、塑料什么的,只要这些东西还在,恢复中端产能就看美国政府的决心有多大。
当然,这里说的决心不单单是指美国在产业本身上下的功夫,也是指他们是否敢于中止全球化:因为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美国恢复中端产能不符合追求极致利润的资本利益。
但没有全球化就不同了,中端产能的正常运转对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全球化没了,必须自己来做,这就不是单纯的资本问题了,而是攸关国家利益的战略问题,实在不行,搞近岸外包,把产能转移到墨西哥等廉价劳动力丰富的中美洲国家也是不错的选择。
因此,我们所看到的美国劣势,大多数是能克服的,而真正难以克服的战略性短板就两个。
一个是地理环境:美国所处的美洲板块,游离于世界核心板块即亚欧非大陆之外,这不仅是地缘层面的劣势,也是物流层面的劣势。在美洲生产的商品运往欧洲至少要经过2400海里,走亚洲就更远了,得横跨太平洋,总航程高达一万二千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