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超级重头戏,正式上演,关乎中国
上述都只是我们个人的分析与判断,但今天却已经有业内人士给出了相关的依据。热穹顶形成了极端的酷热事件,热穹顶是怎么形成的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在团队特别针对2021年北美西部的超级热浪事件进行了研究,根据他们的报告,“热穹顶”指的是高层大气热高压在一段时间内停滞不动,高压与附近低压之间之间的大气环流形成了稳定的“Ω”形结构。
这个“Ω”形罩子又是如何形成的哪?王春在团队的研究指出,靠近地面的低层空气被地面加热之后,在“热穹顶”里上升,但由于上层是高气压,又将这些空气打回到地面,然后这些空气再次被地面加热而上升,这样的循环导致热穹顶里的温度越来越高。
同时,稳定的“Ω”型大气环流,又使得冷空气无法进入热穹顶,热穹顶内部的温度无法降低,从而在热穹顶下方形成持续性的超级热浪事件。在这个研究报告中,特定的大气环流(即高层大气热高压在一段时间内停滞不动)是形成热穹顶的要素之一,而地面类似是一个电炉、可以持续对空气进行加热也是要素之一。如此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过去两年的热穹顶事件都集中在北美西海岸、欧洲南部等地震带上,源于地震带属于能量集中释放的地区,就可以对低层大气进行持续加热。
2022年中国的热浪也长期稳定在长江流域,也类似热穹顶,强盛的副高形成特定的大气环流是要素之一,地热加速释放对低层的空气进行持续的加热也是要素之一,导致高温热浪长时间稳定在这些区域。这样的推论在今年得到了进一步的佐证。
冬至的时候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上,到夏至(今年是6月21日)太阳直射点来到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达到最热,然后太阳直射点再次南移,到12月22日(即冬至)再回到南回归线上,循环往复,一个循环的时间约是365.2422天,被称为一个回归年。
由此就可见,北半球的冬季(12月至2月)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这就形成了北半球最冷的时间段,即便以酷热著称的南亚次大陆的冬季也十分凉爽。
但2023年出现了异常。2月16-17日还是南亚次大陆的冬季,太阳直射点还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但巴基斯坦东南部(卡拉奇以东部分地区)和印度西北部(吉古拉特邦等地)却出现了高达40度的酷热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