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精心策划30年,最后竟给中国做了嫁衣
最夸张的是矿区降雨的酸度比正常值高出几十倍,花鸟昆虫绝迹不说,甚至长好的苍天大树都成片成片地倒下。
欧洲环境大污染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后,才迎来转折点!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战火摧残殆尽的欧洲工业体系,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鼎力援助下,只用了十数年时间便全面重建。短时间内如此高强度的基建和工业生产活动,导致污染问题如火山喷涌般猛烈爆发。
1952年12月5日下午大概三点左右,正在伦敦歌剧院观看茶花女的市民突然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清舞台了。起初大家觉得是自己眼睛有问题,但随着反映看不清舞台的观众越来越多,人们才意识到事情不对劲。
等他们撤离歌剧院后,更令人惊恐的一幕出现了,明明是大白天,竟然伸手不见五指,目及之处皆是白茫,伦敦的水陆交通也因此几乎瘫痪。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伦敦烟雾事件!
据史料记载,在雾霾持续的一个月时间里,伦敦死亡人数超过1万多人,是人类史上最大的环境惨案。
这件事震惊了大半个欧洲,民众群情激愤,纷纷上街游行,勒令政府必须行动起来,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而此时的国际形势,已经与十九世纪大不相同,传统热战争在核武器的核平即和平的恐怖平衡下,转向冷处理。美苏以意识形态为先锋,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大规模拉锯战。而打赢意识形态战争的关键,就在于人民的支持。
所以,欧洲必须有所行动!
六七十年代,欧洲围绕环保问题一边立法,一边做产业调整,前者大家只需要见下图即可,后者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发展替代能源:发电部门是碳排放第一大行业,因为世界电力结构仍以火电为主。火力发电需要烧制大量的煤炭,平均一度电的耗碳量是400g,这还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如果煤炭的品相不好,燃烧值不高,则必须烧更多的碳的才能达到稳定输出。
而煤炭是所有化石能源中PM2.5含量最高的,1公斤常规烟煤中会产生8—12克PM2.5。欧洲想要搞环保,电力去煤化的作用立竿见影。
在该过程中,欧洲各国凭借着不同的产业优势,走出了既多元化又领先于世界的路子。法国核电产业世界第一,荷兰的风电世界第一,德国的燃气发电和光伏发电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