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多到81个,中国的复姓为何越来越少
相传最初的有上古八大姓,即:姬、姜、姒、嬴、妘、妫、姚、姞。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经过了一系列的战乱、恩赐、迁徙等族群变故,很多部落或宗族开始改以图腾、封地等名号为姓氏,逐渐形成了后世的百家之姓。
要了解大量的复姓淡出我们视线的原因,首先需要从姓氏如何进行更改与变迁说起。前文已经提到,政治因素与新姓氏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关联。例如司马这一姓氏,名称本是来源于西周时期所设的“三有司”——“司马,司徒,司空”,事实上不止司马演化成了姓氏,其余两个也被作为宗族的姓氏各有传承,只是由于西晋时期,司马家族篡取曹魏政权成为帝王之姓,因而在这段时期司马姓氏极大地繁荣壮大起来。
但好景不长,随着司马家族同室操戈,代表外戚的太后党和宗室汝南王引发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西晋灭匈奴、收蜀吴的大好局势一朝倾覆,宗室互相施行灭门,再有此后的五胡乱华十六国的混乱时代,大量司马姓氏的家族纷纷改姓避祸,以司姓、马姓、同姓、仝姓、冯姓等掩饰身份;
或者干脆直接躲入偏僻的深山大泽乡野,继续沿用这个姓氏的人就很少了。
根据史料记载,在此之前便有司马氏改姓的例子,西汉太史令司马迁受到刑罚之后,其二子为躲避祸殃,就改了自己的姓氏,一个改为了冯姓,另一改为了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