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一经理找到中国空军:我是推销导弹的
70年代中期,苏联决定正式开发一种中远距离的高性能空对空导弹,也就是后来的R-27项目。在刚开始进行研制时,苏联部长会议决定:R-27项目由三角旗设计局和闪电设计局两个单位共同进行研制。项目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苏联又陆续调集了更多研制单位参与开发,这些新加入的单位很多都来自乌克兰,其中包括阿尔乔姆公司、火炬设计局和共产党员工厂等等。
作为苏联最重要的军工生产基地,乌克兰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和加工能力,他们的加入让R-27项目得以顺利展开,并很快取得成果。当研制完成后,按照苏联的任务规划,图纸绘制由三角旗、闪电设计局共同负责;生产任务则交给了阿尔乔姆公司。尤其是导弹最关键的设备——雷达导引头和制动机构,全部由位于乌克兰的阿尔乔姆来完成。
苏联解体后,红色帝国的顶尖科技人才开始了一场大流动。很多在闪电设计局工作的乌克兰籍工程师返回了祖国,他们大都加入了阿尔乔姆公司。工程师的加盟,除了给阿尔乔姆公司带来大量正在生产中的导弹设计图纸,还引进了苏联没能及时实施的改进方案的相关设计。
客观地说,设计人才的加入让本就具备生产能力的阿尔乔姆迅速拥有了研发能力,从此可以两条腿走路。正是因为有了回归乌克兰的设计团队,阿尔乔姆公司的技术实力获得了巨大的提升。苏联解体后的第二年,阿尔乔姆公司就推出了改进型R-27空对空导弹。这种经过升级的R-27性能良好,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改型。在没有产生商业竞争之前,留在俄罗斯的三角旗设计局还曾向阿尔乔姆公司请教过R-27的研发经验。此时两家“同门师兄弟”的关系良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产生纠纷。回顾这段往事我们可以看出:R-27导弹的版权其实是一笔糊涂账。
在不重视知识产权的苏联时期,俄罗斯和乌克兰方面都曾直接参与过R-27的研制。苏联解体后的一年中,双方人员经过大量流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很难说谁盗谁的版。不过,工程师可以带着自己的想法和设计图纸离开,但工厂里的生产设备却无法像人员那样随意流动。因此,在1991年的这轮人才流转中,乌克兰方面相对获利更多,毕竟“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