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放现在是啥学历?高得吓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唐朝的秀才科是全能型人才选拔科目,他们要考的是治国的策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工程、军事各方各面。秀才科选拔严格,唐太宗时提出,凡是举荐的秀才不能通过朝廷考试,当地州的地方官员需要负连带责任,许多官员因此而受罚,所以后来大家都不敢举荐秀才了。
显然,现在的博士大多都是专门科目的学习者,要么学习数学,要么学习物理,甚至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分支。要让他们去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各方面同时进行论述,并且达到能够给唐太宗这样的伟大政治家指点迷津的水平——估计还真难有几个博士做得到。而且秀才每个州(比现在的省还大)只有几个人的推荐,而现代我国每年招收50000名左右的博士。从选拔率来说,博士也远不如秀才。
但是到了明朝之后,秀才的难度就没有唐朝那么难了。不过这个时候的秀才照样不是那么好考的,因为秀才仍然是一种全面性人才。虽然明朝开始以八股举士,在形制上限制了考生,但是内容上仍然是以济世救民为核心。就考试题目而言——至少文言文的水平要超级强,比如下面几篇题目大家可以看看:
“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
“皆雅言也。叶公”
“道之以德”
不瞒读者,这几个题目作者一个也没有见过,甚至不知道它的出处是哪里,所以当然就没法正常的答题了。当然,我们利用浏览器可以搜索到这些句子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但是要在这几句话的基础上写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于一体的文章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过从录取比例来说,明朝的秀才选举比例比唐朝秀才科大得多。
秀才的录取率在当时大约是10%左右,所以在录取率上二者不相上下。但是比起待遇来,明朝的秀才则比博士高得多,他们不用向国家交税,不用向国家交粮食,也不用给国家服劳役和兵役,而且知县还不能随意对他们动刑——这些都是博士不能比的,至于博士能不能考上明朝的秀才,可能一部分才华卓著的博士也是能够考得上的。
而在1636年清朝建立后,秀才的身份渐渐就变成了电视剧当中那种“酸腐”的模样——因为清朝有时候不允许文人对当时的天下局势进行讨论。比如曾经纪晓岚就与扬州知府劝谏乾隆不要南巡,他说:“东南财力竭矣,上当思所以救济之。”但是被乾隆严厉斥责,对扬州知府尹会一说到:
“汝谓民间疾苦,试指出何人疾苦;怨声载道,试指明何人怨言?”
尹会一就这样被罢了官,而纪晓岚则也被乾隆所指责,他说:
“朕以汝文学尚优,故使领四库书馆,实不过以倡优蓄之,汝何敢妄谭国事!”
其实纪晓岚和尹会一还属于自找麻烦的,因为即使不去讨论天下局势,许多人也被杀了头,比如那位写“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诗人。由于清朝在文字要求上比较高,所以清朝的文人都变成了训诂学高手,整天寻章摘句,却对天下、对人民无动于衷,这就导致了像孔乙己这样的书生的出现。
那么,博士能不能考上清朝的秀才,我认为还是考不上!不是因为才华不够的原因,而是因为很可能他无法回避当时的文字忌讳——考完之后就因为触犯禁忌被抓去株连三族了。所以,不要被电视当中的酸腐秀才形象所欺骗,不同时代秀才有不同的风范,而电视剧当中的秀才则是特定时代的秀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