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打压、五次隐忍,揭秘中美博弈的30年
新中国成立后,这样的境况并没有结束,我们经历了八场战争,从“援越抗法”到“抗美援朝”,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到“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我们重拾抗日战争时的步枪和手榴弹,顽强地为饱经苦难的中国人民蹚出一条生存之路。
甚至直到苏联解体后,在中美竞争的三十年里,我们何尝不是在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一、克林顿时期
苏联解体后,中美两国的关系急转直下,美国重新将制裁的“大棒”放在了中国身上,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打压政策频频出台,美国围绕经济贸易、知识产权、核扩散等领域对中国展开严厉的制裁,克林顿公然邀请台湾国民党当局“李登辉访美”,并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台海危机”爆发。
当年我们的军事实力和美国相比不值一提,尤其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武器禁运”的封锁下,所有的海军军舰总吨位不及美国的一个航母编队,所有的三代战斗机加起来还不及美军一个航母上搭载的舰载机多,在陆军上,即使能够抢滩登陆,能上岸的只有装备落后的两栖坦克,登陆后也难以抗衡对面的“勇虎主战坦克”。为了维护主权,我们出动了所有能用的军力,甚至征用上千艘民船,最终在关键时刻,美军发现中国的核潜艇莫名消失,因为顾忌中国在美国本土进行“核威慑”,美军方才撤军。
克里顿执政后期,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已经由原来的“斗而不破” 转为了“不择手段”。为了挑起中国怒火,上世纪末的五月八日,美国派遣B-2隐形轰炸机飞抵南斯拉夫上空,连续发射了5枚精准制导导弹,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进行轰炸,导致我国3名记者死亡、20余人受伤,国际一片哗然,我国外交部第一时间提出强烈抗议,要求美国进行解释,民间爱国人士和学生爆发了浪潮汹涌的抗议游行,有人甚至写下“血书”明志,要求对美进行制裁。
然而,美国仅仅以“老地图有误、属于误炸”为由敷衍了事,在后来的布林顿讲话中,美国披露了轰炸动机:希望通过此举,挑起中国怒火,掀起两国矛盾,让苏联的历史再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