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一生3次投敌,终极结局令人唏嘘
第二次,延安叛逃张国焘的这次叛逃,是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做出的决绝决定。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后,中央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张国焘认识自己所犯下的放弃川陕根据地、分裂红军、另立中央、“肃反”扩大化等一系列严重错误,但他始终认为是中央的领导同志有意跟他过不去,他所做的检讨反思也仅仅涉及皮毛,未及灵魂。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也一直没有放弃他。
1936年12月7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张国焘为军委副主席,工农红军总政委,对其依然委以重任。中央的重用并未减轻张国焘的思想压力,他总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随时准备“达摩克里斯”之剑落到自己头上。
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1937年王明从莫斯科的回归。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十二月会议”,会上,王明作了《如何继续全国抗战与争取抗战胜利呢?》的报告。王明在会上讲要抓紧反对“托派”,这使张国焘不寒而栗。他虽然不是王明所说的“托派”,但是他是犯过重大政治错误的人。在莫斯科工作多年的他深知联共(布)内“肃反”的残酷性。王明这次回来,如果再祭起“肃反”大刀,那他有可能要成为刀下之鬼了。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溜之大吉,他决定一旦有机会就立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