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发现一古墓葬47口棺木,全都是妙龄少女
这么多的女子,为何会同时在用餐时被人投毒?难道是殉葬吗?如此规模的女子殉葬,即便在古代也并不多见,让人不禁联想到曾侯乙墓。
在曾侯乙墓中,有大量年轻女子殉葬,一共有21位殉葬女子,年龄大多都在20岁左右,最小的女子年纪仅有13岁。这些人的身份也很容易分辨,她们是墓主人生前的侍妾。
曾侯乙墓与靖安古墓相比,规模明显要大得多,出土的文物数量和文物的珍贵程度,更远非靖安古墓可比。从这一点来看,靖安古墓的墓主身份,应该远没有曾侯乙墓的墓主人身份高贵,但靖安古墓中的女子却多达曾侯乙墓中陪葬女子人数的两倍,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靖安古墓中的妙龄女子,真的是给墓主人殉葬,那么靖安古墓的墓主人究竟是什么身份?为何墓葬的规模不大,陪葬品不多,但殉葬的女子却如此之多?
随着考古工作人员清理工作的深入,再次发现了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在这些女子的骸骨上,她们乌黑浓密的头发都保存了下来,从保存完整度高的骸骨来看,还可以看出她们生前所留的发式。
从她们的发式来看,她们的发式非常简单,只是在脑后的位置梳了一个垂髻。而且,在头发上没有使用任何装饰,只是用一根布带束发。从这一点来看,这些女子的地位显然并不高。但是,她们穿着的衣服却不简单。如果仔细去看,可以轻易发现,她们身上穿的衣服,有朱砂印纹残留。
朱砂在古代,是一种高级燃料,普通人根本使用不起。而且,这些女子的服饰极其精美华贵,从衣服来看,这些女子的身份必然不简单。如此一来,矛盾就出现了,这些女子的头发上没有任何饰品,按理说应该是身份低微之人,但她们却又穿着十分华贵的衣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想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顺利取下她们身上的服饰才行,这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春秋时期的丝织品,能够跨越两千多年保存到今天,本身已经是奇迹。如今,经过岁月的沉淀,这些保存下来的丝织品,早已经紧紧附着在死者的骸骨之上,加上丝织品的腐化,在分离的过程中,只要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损毁。
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高级工程师王亚蓉肩上。王亚蓉是一位对古代丝织品充满热情的考古工作者,拥有着对古代丝织品极高的热爱和丰富的经验,在她的带领下,几名同样是女性的助手,每天小心翼翼地进行丝织品分离工作,用王亚蓉的话说,这件工作十分枯燥,若是不能耐得住寂寞,就无法完成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