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毛主席的两大左膀右臂虎将,竟不是彭总
事实上,这种偏爱并非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在漫长的交往共事中逐渐形成的,尤其建国以后,三人的微妙共事更使得这种倾向愈发明显。
众所周知,建国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彭德怀主管军队工作,特别是打完朝鲜战争后,亲眼见证美国现代化军队的强大,彭德怀提出要用5到10年建成国防现代化。
为此,彭德怀大刀阔斧地改革,该裁的裁,该撤的撤,该合并的合并,几通疾风骤雨的板斧下来,军内气象焕然一新。
只是彭德怀性烈如火,做事雷厉风行,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对待意见与自己相左时,从不肯轻易屈服,遇事从不矫饰,更不会阿谀奉承。
这就让他的主政军委7年的时间里,与毛泽东产生了不少分歧。
例如,在推进军队正规化过程中,彭德怀认为应当顺从世界潮流,主张实施“薪金制”、“军衔制”,但毛泽东本着官兵一律平等,人民军队为人民的角度出发,提倡供给制、志愿兵役制,反对官兵有别的军衔制。
像这样的分歧有很多,毛泽东为此曾试图解开彼此间的“疙瘩”,但风骨刚烈的彭德怀元帅始终没太放心上。
后来,彭德怀回忆说:“主席大概讲过四次,我没有主动向主席申明此事。”由此来看,主席是曾给过彭德怀消弭误会的机会的,只是性烈如火的彭德怀没有太放心头。
相较于彭德怀峥嵘毕露的鲜明个性,林彪从政就像他打仗那样,善于隐藏自己,善于声东击西,善于蛰伏以待,能“曲线救国”迂回包抄的,绝不用彭德怀的正面硬刚战术。
因为他明白,这样的代价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