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深陷重围,战士说出办法,耿飚当胸给他一拳
耿飚闻言,强忍着悲痛,立刻着手安排第二次渡江行动。这次渡江的队伍,由3只竹排组成,每只竹排上配有5名战士,毛振华亲自参战。3只竹排一字排开,毛振华率先撑筏入江,仅仅数秒之后,他们的身影便消失在黑夜之中。随后,第二只竹筏出发、第三只竹筏出发,岸边的战士们望着他们逐渐消失的身影和湍急的江流,心中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然而,耿飚左等右等也没等到对岸传来的信号,却等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一名战士悄悄来到耿飚的身边,小声说道:“第二只竹筏渡江时碰到了石头,5名战士已经游回来了。”耿飚闻言,只“喔”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天快亮的时候,又有5名身上湿漉漉的战士从下游方向垂头丧气地走了回来,耿飚对5名勇士进行一番安慰,让他们返回军营休息了。令耿飚忧心的是,毛振华所在的第一只竹筏,却迟迟都没有消息传来,不知道是中途失败了,还是已经成功抵达到对岸,既没见到他们从对岸发出的信号,也没见到他们返回的身影。
就在此时,军委作战局局长张云逸率领两个工兵连和几个参谋赶了过来。原来,薛岳部的3个师向红军合围的步伐加快了,渡江任务必须尽快完成,否则红军将陷入“背水一战”的境地。
形势比人强,耿飚决定派出全团主力,利用之前准备好的大量三层竹排进行强渡。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准备三层的竹排?因为这种竹排遭到敌人攻击后,即便散架一层、两层,仍然可以用来渡江,不至于立即失去渡江能力,可以大大增加渡江的成功率。
随着耿飚的一声令下,强渡的勇士们纷纷撑着竹排进入湍急冰冷的江水中,奋力地向对岸驶去。当竹排位于江心位置时,对岸立刻响起了激烈的枪声,但勇士们毫无畏惧,反而更加用力地向对岸划去。
不过,这些渡江的勇士们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儿,对岸的枪声虽然激烈,身边却没有一颗子弹飞过。这时他们才知道,原来对岸的响声是我军发出的,射击的目标不是他们,而是守在对岸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