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64岁才首次回大陆
伊雅格和妻子把张闾琳带到了美国旧金山的华人区,但是随后为了他的安全,又举家迁到了洛杉矶,还给张闾琳起了一个洋人名,叫做“克尔”。
从此以后,张闾琳吃着面包、喝着牛奶、讲着英语,很少与华人的孩子打交道,于是成了一个不会讲汉语的人。
二、为何被送去美国?若问伊雅格夫妻为什么要这样做,大概和张学良当时在华人中的声名很不好,当年他身上还背负着的骂名有关。
张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以后,张学良就成了新一代“东北王”。他手握三十万重兵,最后却“一枪不放丢了东三省”。这就是当时乃至今日,许多国人对他的“基本认识”。
张学良当上少帅时,蒋介石正发动“中原大战”。为了谋求至高的权力,蒋介石曾经刻意拉拢张学良,一边让宋美龄的“宋氏家族”与张家做生意,一面与张学良“结拜兄弟”。
年轻识浅的张学良,轻信了老谋深算的蒋介石,眼巴巴指望依靠蒋介石打跑侵略者,替自己的父亲报仇雪恨。谁知,当他把大部分的东北军调到中原前线时,蒋介石却变了卦。
蒋介石说,“攘外必先安内”,结果东北就没了。后来张学良一直被蒋介石软禁,并带去了台湾。但是奇怪的是,蒋介石本来可以像害死杨虎城一样杀掉张学良,可是他就是不杀。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呢?据说是因为,在于凤至的手上,有一封蒋介石下令不抵抗日本的电报。
可想而知,张学良的家人当时在外国也是腹背受敌的。假如公开张闾琳的身份,一方面爱国的华人,很可能对其不利;另一方面还要担心国民党的密探,对他采取什么行动。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伊雅格夫妻就将张闾琳化名为“克尔”,带着他在洛杉矶,隐姓埋名生活了十五年。1955年,张学良有一个好朋友要去美国,于是张学良托他去寻找小儿子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