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致信毛主席,看信后沉默不语,写下25字
“他为什么不留在美国,他可以发更多的论著,更好的从事数学研究。”有许多中国籍科学家选择留美,他们可以为华罗庚遮掩,但并不愿回国。有人猜测华罗庚是思念故土,有人猜测他窥见了共产党对数学教育事业的积极态度,他一一回应:“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为了个人出路。”
“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1952年,在全国第二次政治协商会议的文艺晚会上,华罗庚迟迟找不到座位,毛泽东看到他急得额头冒汗,便招招手,将他唤到身边坐下。“最近好吗?”他用浓重的湖南口音问道。
“好的,很好,就是工作忙了点。”华罗庚就是因为挤时间写发言稿才迟来了。毛泽东一面看戏,一面慨叹道:“新中国正是需要大批科学人才的时候啊。”没人想到,一句感慨,这位拙于口舌的数学家记了大半辈子。
之后,华罗庚离开了清华大学,白手起家创建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和应用数学研究所,随后又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科院计算中心主任,发掘并培育了王元、陈景润、张广厚、杨乐等一批数科人才。在第二次访问苏联期间,苏联科学家对他说:“如果你们遇到了困难,可以去毛泽东的著作中寻找答案。”
华罗庚听了这话若有所思,回到落脚处,才和随行人员一吐为快:“我实在认为他说的对,可以引他为知音,但这话居然不是从我的口中说出来的,倒让我有几分憋闷。”
他知道,很多美国人猜测他是有慕毛泽东、周恩来的“人格魅力”而归国的,对此,他向来不置可否。1958年,毛泽东谈“卑贱者”——“什么是卑贱者,若说出身低微,那卑贱者则最聪明,比如华罗庚先生,他之前是个初中毕业生。”
这无疑是在为华罗庚鼓劲。同年,华罗庚在中国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亲自授课,培养骨干人才,其中一个重点课题便是探索数学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1963年,华罗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然而,这一申请并未在第一时间通过,他得到的回复是“需要上级党组织审查决定”,苦闷的华罗庚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大意是,他希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使得应用数学进入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文末,又附上了自己的词作一首《西江月·森森白骨堆中》,他给自己找到的出路是“勤学毛著脱凡胎,方能入得门来。”毛泽东收到信件和诗词后,写下回信:“诗和信已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