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克清曝光朱德临终遗言,叶帅听后大赞!
康克清在回忆朱德的文章中深情地写道:
“当我坐在他最后十年生活和工作的房间里,缅怀这些往事时,每每感到朱老总依然在世。他每天用的砚台和毛笔仍在书桌上摆着,继续为我使用;他读过的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等,都留下了他阅读时的记号和眉批;还有那把用布沿了边的芭蕉扇……每件他使用过的物品,似乎都散发着他的气质和精神,当我目睹或接触到它们时,总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到无限的亲切和充实。尤其当我抬头凝眸端详挂在左侧墙上的条幅——‘革命到底’时,真是思绪万千。那是朱老总1975年3月6日书写的,四个苍劲、浑厚的大字,显示了他的坚强意志,倾注了他对我及后来人的希望。他的真诚、善良、坚毅、博大、宽容等一切美好的思想情操,仿佛都融在字中,跃然纸上,令人回思无穷,令人感奋不已。
“朱总风范,永存我心。”
“我不要孝子贤孙,要的是革命事业接班人”
朱德有两个孩子,儿子叫朱琦,女儿叫朱敏。战争年代,儿子和女儿都没有条件同朱德一起生活。虽然天各一方,但作为父亲的朱德却时时关心着他们,惦记着他们。
朱德很疼爱孩子们,但他把这种疼爱表现在对子女的严格教育上。他不止一次地对子女们说:“我不要孝子贤孙,要的是革命事业接班人。”朱德是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来对待子女儿孙们的培养和教育的。他虽然整天操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但在家里从不放松对子女的教育,时刻关心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你不应该自以为比别人特殊”
朱琦1937年才到延安,进入党校学习。不久,朱德就让他到基层部队去锻炼。1943年11月,时任晋绥军区八路军一二○师司令部直属电讯队副队长的朱琦,在山西省方山县通过敌人封锁线时右腿负伤,变成残疾,伤愈后被分配到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七分校工作。当时抗大的条件很艰苦,一面生产,一面学习。朱德并不因为朱琦是自己的儿子而把他留在身边,更没有因为朱琦受过伤而安排他到一个舒适的地方工作。相反,他教育朱琦要服从党组织的需要,勉励他到基层与广大群众一起工作和生活。
有一次,毛泽东、朱德和其他一些中央领导同志去看戏,朱琦也跟着去了。当时,党中央只有一辆汽车,而且还是一辆救护车。戏演完后,朱琦走得快,先上了车。因为车小人多,朱德就走过来对朱琦说:“你下来,步行回去!”。可是回到杨家岭,大家一下车,朱琦也到了。原来他是站在驾驶室外面的踏板上回来的。本来汽车外面的踏板,是警卫员站的地方。朱琦站着回来了,警卫员只好走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