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修改对毛主席称谓,黄克诚:感情上过不去
在我国的开国10位大将中,有这么一个人,因为他的直言不讳而“九起九落九下”,在他的一生中除了有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还有他的耿直、实事求是的品质更让人记忆深刻。而在他的晚年发生了一件比较特殊的事情,让众人觉得他有着超出寻常的眼光和见识。
1981年,这位大将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写好以后,经胡乔木对其中的文字进行把关和润色,文章修改以后再次给到他手里时,他发现文章中对于毛主席的称呼全部都修改了,他立马指出这个问题并且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而他的观点最后也得到了众人的肯定。而这位“九起九落”的开国大将就是黄克诚,那为何发表文章时要修改毛主席的称谓呢?
一、“穷小子”靠亲戚接济上学,从此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黄克诚,1902年在湖南永兴一个偏远小村庄出生。当时是清朝统治的末期,正处于半殖民地统治状态,全国的人民百姓都处于动荡不安中,而偏远山区的百姓则完全是水深火热。
虽然黄克诚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但是他父亲非常民主,为了让他能去私塾读书,四处借钱。黄克诚9年的私塾学习生活,是他父亲和亲人用一担担的谷子所换来的。黄克强深知自己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他比身边的同学读书更加的勤奋用功、刻苦努力。
1922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被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录取。在学习期间,黄克诚接触了马列社会主义的思想,也深深地被马列社会主义思想所影响着,在校时就积极参与了爱国运动。1925年,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以后,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便参加了北伐战争,在战争中担任团政治指导员一职,随后跟着其他同志在两湖、河南以及江西一带辗转。
而多年以后,黄克诚回忆起入党的那一幕依旧印象深刻,他曾表示:入党是我最正确的选择,不是一时半会的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所做的决定,因此不管遭遇什么,都会非常坚定,毫不动摇。而后来黄克诚也用自己的一生来证明自己,爱党、爱国、爱民成了他一生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