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首个平等条约,林肯总统竟然帮了忙?
1870年,蒲安臣因肺炎病逝圣彼得堡,享年50岁,清政府授予他一品官衔,并拨抚恤金一万两银子。清政府重用蒲安臣体现了开放的一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对于蒲安臣本人,人们给予至高评价,马克吐温更是将其看成“一个伟大的世界公民”。
蒲安臣,1820年11月14日-1870年2月23日是美国著名的律师、政治家和外交家,美国对华合作政策的代表人物。他还是绝无仅有的既担任过美国驻华公使又担任中国使节的一位美国人。
1860年,与林肯颇有交情的蒲安臣全力协助其竞选总统,并因此于次年丢掉自己的议员席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林肯就职总统后很快任命他为美国驻奥地利公使。
但奥地利政府以蒲安臣曾经发表过同情匈牙利革命的演说为名,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的人,拒绝其就任。于是,林肯1861年6月14日重新任命蒲安臣为驻华公使。
1868年,就在蒲安臣驻华公使任期已满即将回美国复命之际,历史戏剧性地使他的外交生涯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蒲安臣被清廷任命为“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赐大清国二品顶戴花翎,并受遣率清政府首个外交使团出使欧美各国,俨然成为中国朝廷的“钦差大臣”。
事情源于他在总理衙门为其举办的饯行宴会上的一番讲话,“嗣后遇有与各国不平之事,伊必十分出力,即如中国派伊为使相同”,他的表态使恭亲王灵机一动。
当时,清朝政府正在准备第一次派团出使西方,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外交人才,并对礼仪问题感到左右为难。恭亲王立即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建议委任蒲安臣这个友好人士担任中国首任全权使节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进行中国首次近代外交活动,这个意见随即被采纳。
恭亲王力荐蒲安臣率团出使欧美可谓形势所迫,也用心良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于1858年和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