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造成地球周期性毁灭灾害的“背后黑手”?
2016年1月20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迈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在《天文物理期刊》上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宣布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中6颗天体的运行轨道异常。这6颗天体虽然以不同速率运转,但其运行轨道拥有相同的倾角,且朝向太阳的角度相近,而自然条件下碰巧出现这一情况的概率只有0.007%。在排除其他可能性后,两位天文学家推测,太阳系内柯伊伯带以外的区域里可能存在一颗未知的大行星。由于这些区域又冷又暗,未知行星反射的太阳光极为微
弱,因而要观测确证非常困难。而造成柯伊伯带天体倾角相同的原因可能就是“这颗真正的行星”的引力作用。
布朗和巴特金认为,这颗昵称为“行星九”的星体的质量约是冥王星的4500多倍,是地球的10倍。因此,其引力足以影响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几颗矮行星的运行,对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中的天体的运行产生根本性的干扰。他们还说,虽然目前未能直接观测到“行星九”,但他们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找到了它存在的“铁证”,并认为“行星九”属于气态巨行星。
据推测,“ 行星九”沿奇特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20亿千米,远日点约为1600亿千米。而冥王星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59亿千米,远日点约为74亿千米。人们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作为1天文单位,取其整数为1.5亿千米。木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大约6.3亿千米。相比之下,我们就知道1600亿千米是个什么概念了。有天文学家提出,这颗行星一旦被确证,将改变太阳系的疆界,行星的定义可能需要重新修改,太阳系形成模型也要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