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参军被拒,老人亮出身份,惊动了政府媒体
回到家乡的刘祚坤,当地领导对他不敢怠慢,最初他被安排任职高桥区人武部长,可随着工作中刘祚坤发现自己的诸多不足后,他宁愿回到家里老老实实作一位农民。就这样,刘祚坤成为60年代中国农村的一名普通的生产队长。
一边赶上合作化、大集体,一边是石溪村贫瘠的自然条件,刘祚坤这位生产队长做起来也是相当的吃力,可哪怕是最贫穷的日子里,这位抗美援朝的英雄也不曾说过一句怨言,而那些象征着他曾经辉煌事迹的证书与勋章全部被他压在了箱底。
就这样,刘祚坤与妻子过着最苦最穷的日子,几个孩子都被抚养长大,刘祚坤没有别的愿望,他心心念念的便是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继续入伍,像自己一样在部队为国家做出贡献。
可惜的是,几个儿子都是在最困难的时期成长起来的,身体并不健壮也不符合参军的标准,无奈之下,刘祚坤将心中的梦想寄托在了孙子们的身上,他盼着孩子们快快长大,早日圆上自己的梦想。
1997年,长孙刘建光终于到了可以参军的年纪,他在爷爷刘祚坤的鼓励下报名入伍,初检、复检一路绿灯,眼看着刘祚坤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可没想到,当时的镇上参军名额有限,都让有门路的人家占了,刘祚坤听闻后,一时间气不打一处来。
那一天,一边生着闷气一边在打谷场干活的刘祚坤越想越气,索性叫上孙子陪自己进城找相关部门讨个说法,临行前,他将放下箱底发黄的纸包带在身上,也就有了开篇提到的那一幕。
孙子顺利地入伍,而刘祚坤再度成为了当地的名人,可当人们对于刘祚坤抗美援朝归国后的经历越发了解才发现,这样一位朴实的老人才是最值得尊重的人。
当年,无数从战场走下来的英雄靠着军功成为了政界名流,每当人们提起峥嵘岁月时,他们享受的恰恰是英雄光环下众人的敬仰,可这些对于刘祚坤来说都是不值一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