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活捉韩德勤,陈毅:混在俘虏里放了
最终双方达成临时协议,主要内容为:
当日军“扫荡”时,双方配合作战,牵制敌人,同时在困难的时候,韩德勤省政府机关可向新四军指定之防地转移,但不得加害于地方政府机关、民众团体,并在日军“扫荡”停止后返回原防;如日军“扫荡”新四军,韩德勤部亦将给予同等便利等数条。
韩德勤的代表对双方形成的共识非常满意,急匆匆地回去复命,并一再表示回去汇报,并严格按约定执行,珍惜合作局面。
看着那泥泞道上远去的背影,黄克诚的心情依然复杂。日军“扫荡”在即,韩德勤反复无常,食言而肥,苏北团结抗战局面能否一举形成,形势不容乐观。协议好签,关键在于落实。
……
很快,一触即溃的韩德勤部除一部投敌外,大部开始向新四军三师防地转移。
新四军三师敞开淮安、涟水、苏家嘴一线供韩德勤部避难休整,并且接济粮草、弹药、经费。
新四军这种以民族大义为重的行动,博得了社会各阶层的好评和韩德勤部官兵的感激。
但是,好评并没有换来韩德勤的诚意。
来到新四军防区,韩德勤惊魂始定。面对新四军的诚信与热情,作为“摩擦专家”的韩德勤感慨颇多。为此,他特致函陈毅,对新四军不计旧隙,履行承诺并供以粮草、弹药、经费之举表示感谢。
收到韩德勤的信后,陈毅复函说:“我们深感援助友军共同杀敌乃我们应尽之责,本军愿以更大之配合期诸将来。”
显然,陈毅觉得协助韩德勤是责任所在,并对这种合作寄予更长远的期望。然而,不久之后的事态发展却使陈毅大失所望。他所期待来的不是友军的“更大之配合”,而是恩将仇报,以怨报德。
韩德勤部溃散了,日军开始全力对付新四军,三师官兵和淮海、盐阜根据地群众的反“扫荡”斗争异常艰苦。
密切关注苏北战局的刘少奇在得到日军已“扫荡”苏北、韩德勤率省政府撤退到三师防地后,即刻电示陈毅、黄克诚:
敌寇扫荡韩德勤,韩部窜入我根据地,你们一面应给韩部以好的照应,相机援助,以便改善关系;但你们决不要放松警戒,应以有力部队监视他们,以便在扫荡后能使他们退回原防,不致占领我重要地区不退。这些部队是毫无信义的,你们必须留心,以免上当。
刘少奇预判和黄克诚的忧虑很快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