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刚复出,蒋经国竟道出了9字评价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后,蒋经国对“美国驻台湾大使”安克志预言,邓小平极有可能复出,因为大陆主流媒体一致抨击邓小平,显然是党内某些当权者(“四人帮”)忌惮他这位昔日同学东山再起的潜力。安克志将信将疑,结果四个星期后,“四人帮”被粉碎,邓小平回到北京。
1978年,蒋经国当选“中华民国总统”。同年,邓小平复出后全面主持工作,蒋经国为此召开了一次紧急高级情报首长会议。与会者都认为,邓小平比毛泽东温和,两岸关系将趋于缓和。蒋经国在听完大家的发言后表示:“你们的评估都太乐观,因为你们不认识邓小平,但我认识他,我们在苏联一起学习过,他其实比毛泽东更为厉害,未来两岸的情势将比你们想象更为复杂。”
当年12月,解放军停止了自1958年开始的对金门、马祖的炮击政策,国民党军队也停止反炮击。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议两岸开放经贸、旅行和通邮。廖承志也发表了致蒋经国的一封公开信,提议国共第三次合作,并表示愿意访问台湾。
对邓小平的这一波“和平攻势”,蒋经国的反应敏锐而谨慎。在当时“三不”占据主流的政策环境下,他一方面谢绝廖承志的来访,与大陆保持一定距离,但另一方面又认为:北京现在热切鼓励两岸之间扩大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从长远来看,对台湾必然是利大于弊。出于这样的考虑,才有了后来的开放民众到大陆探亲的政策,为缓和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
台湾问题专家评价蒋经国
给国民党留下一份政治遗产
从苏联到中国大陆,再随蒋介石从大陆退踞台湾,成为台湾地区的领导人,蒋经国的一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蒋经国到底是如何看待共产党的?他对共产党态度的转变,对两岸关系造成了哪些影响?这些疑问,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长李振广做出了解释。
李振广:蒋经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共产党的认知是不同的。总的来看,无论他曾经说过什么,但他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本质上是一个救国救民、反封建、反专制、反腐败的革命政党,是中国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这种认识也是蒋经国晚年再次与共产党缓和关系,谋求促进两岸统一的重要思想基础。
从1950年到1975年,蒋经国一直处于父亲蒋介石的阴影下。为了巩固蒋家在台湾的统治,在对待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上,他没有选择的余地。直到蒋经国成为台湾最高领导人后,他才能表达自己的看法。70年代后,受到国民党政权被迫退出联合国、中美建交等因素的冲击和大陆推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政策的影响,蒋经国对中国共产党也有了客观、理性的认识。毕竟他明白,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两岸人民共同利益出发,作出和平统一决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