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环全程指挥建设:毛泽东纪念堂选址内幕
1976年9月13日,毛主席遗体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的当天,即电话通知了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陕西、辽宁、黑龙江等8个省市10个单位,要求选派最有声望的建筑师、设计师、美术师和工人代表共40余人前来北京,负责陵墓的选址和设计工作。
选址工作刚开始,便众说纷纭,提出不同的方案。
当时选来的是一批最优秀的建筑专家(国家建委建筑科学院5人,北京市规划局和建筑设计院各6人,清华大学4人,上海4人,天津、辽宁、广东、广西、黑龙江、一机部各3人),他们汇聚到北京后,立即成立了选址设计小组,并于9月14日投入到了紧张工作之中。
在近两个月的选址工作中,专家们走访了北京的有关地方,察勘了多处名胜古迹所在地,先后对香山、景山、北海、中南海、天安门广场及其北部一带等十几个地点作了重点调查研究,并先后提出了各种方案和设想。
选址设计组的专家们,首先想到的是毛泽东南征北战、辛勤操劳一生,理应在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地方建造陵墓,让他老人家能够安眠静息。为此,他们设计出“水上日出”方案:浩浩碧波,霞光绚丽,一轮红日,跃出水面,光焰万丈。为此,专家们来到中南海、北海、昆明湖……走了一水又一水,寻找着合适的水域。
中南海是毛泽东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又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办公地点。中南海里一泓碧水,微波荡漾,岸柳成行,绿草如茵,亭台廊榭,风景秀丽。有人主张将主席陵墓建在瀛台小岛上,然而中南海是全国最高领导中心和国际友好交往的重要活动场所,陵墓建在这里会有每日数万人前来瞻仰,势必会影响到此处的党务和国务活动。再者,瀛台是当年慈禧太后囚禁光绪皇帝的地方,将毛主席陵墓建在此处也不合适。
北海、颐和园虽然不是中央办公地点,但公园毕竟是人民假日休憩、游玩放松的地方,在此修建陵墓与整个环境和气氛显然不符。
有的专家提出了“山顶红星”方案,并为此又去攀香山、景山、玉泉山,走过了一山又一山。
香山方案曾一度被看好。中共中央于1949年3月由河北省平山县迁至北京后,香山曾是毛泽东居住过的地方,直至同年秋天才迁往中南海。毛主席在香山虽然只住过短短几个月,却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渡江作战,商讨和确定了建国大计,拟定和发表了《南京政府向何处去》、《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丢掉幻想,准备斗争》、《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一系列纲领性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