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有多厉害?西点军校更是列入教材当中
在学习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学习到红军长征的故事,其中“四渡赤水”的故事经常出现在中小学的教材之上。
无论是古今中外,“四渡赤水”一直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正是因为这次战役奠定了毛主席在我党之中的地位,可以说也正是因为“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
而关于“四渡赤水”,古今中外的各国军事家对于这一战的评价也是甚高,美国也经常在沙盘上复原四渡赤水的作战计划,却发现无论怎么样都办不到。
也因此就将毛主席四渡赤水的战役列入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之中,那么当年毛主席这场四渡赤水的指挥艺术究竟有多高呢?
如果我们用现在一句流行语来说的话,就是你的预判我早就已经预判到了,而用军事角度来说就是料敌先机,你的一举一动都早已经被我猜到,所以这才是这次战役伟大的地方,我们也不得不感慨毛主席在战术上的伟大,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这“四渡赤水”的背后的指挥艺术。
战前形势1935年1月,中央红军到达了当时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遵义,也就是在这里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纠错了以往的“左倾军事冒险主义”,确立了毛主席在红军之中的领导地位。
然而此时中央红军的形势也不容乐观,老蒋调集了川、滇、黔等各省军阀前来围堵红军,背后还有薛岳的8万中央军退其后路,此时中央红军仅剩3万人,而面对的却是几十万的大军。
拼多多暑假大促,升温降价,全品类暑期大促 →从他们的战略目的来看,就是想将中央红军围困在长江以南、乌江以北的狭小地区然后“聚而歼之”。
而中央红军则认为此时虽然形势危急,但并非真的到了生死存亡关头,至少此时我军还有几点优势:
敌人的包围圈尚未形成,趁着敌人包围圈尚未形成之前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从敌人包围圈的缺口之中突围出去。
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矛盾很深,彼此都想出工不出力,而这也是我军的优势之一。
因此中央红军经过讨论之后就决定从敌人缺口薄弱的赤水河方向突围,从大军的包围圈之中跳出来北上和四川西北部的红四方面军会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而就是在这种形式之下四渡赤水正式展开了。
一渡赤水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在军委指挥下分三路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出发,,向赤水、土城方向行军,1月24日,红军攻克土城,此时前来围堵的川军也正朝土城开来,28日红三、红五军团和川军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双方呈胶着态势,一时之间谁也奈何不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