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汝瑰去世,家人收到台湾来信,竟是一张白纸
在谈话中,郭汝瑰希望董必武能帮助自己恢复共产党的党籍。对此,董必武并未做正面回答。事后,任廉儒告诉郭汝瑰:“董老说,你要求恢复党籍,原则上可以,但要经过一番考验。你去延安作用不大,希望你能留在这边为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情报。由我与你单线联系。”
就这样,潜伏于国民党军事中枢的红色间谍诞生了。在郭汝瑰的操作之下,国民党军方的绝密情报,开始通过这条单线,源源不断地流向延安。
顾祝同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顺应美国的医院,改组了军事委员会,将之更名为国防部。在陈诚的推荐下,国瑞贵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三厅中将厅长,开始掌握作战机要,能够直接参与指挥作战,为蒋介石提供作战方案。可以定期到蒋介石官邸汇报战况,有时候还能作为“钦差大臣”,到各个战区视察。
作为一个参谋人员,郭汝瑰是非常优秀的,是兢兢业业的。在作战厅期间,郭汝瑰并没有制定将国军“带进沟里”的作战计划。毕竟蒋介石、白崇禧、顾祝同都不傻,如果郭汝瑰故意挖坑,肯定会被察觉。因此郭汝瑰所作的,主要还是提供情报,供我军参考。
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郭汝瑰为党和人民提供了国民党军队的动向和计划。在郭汝瑰的帮助下,国民党的行动对我军完全是单方面透明的。很多时候,作战厅刚刚制定的作战计划,连蒋介石都没来得及看,就已经摆在了毛泽东的办公桌上。
当时,郭汝瑰主要负责华东方面的作战。在他的帮助下,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如鱼得水,在数十万国军之中转移腾挪、声东击西、神出鬼没。
在孟良崮战役前,郭汝瑰将国军的部署和动向用极小的文字抄写在一张纸上。刚写完,任廉儒就来访了。郭汝瑰把作战部署交给任,还特别强调:在这一次的战斗序列中,有整编七十四师。这个师全都是美式装备,辖3个旅,共3.7万多人,战斗力强。”
陈毅、粟裕得到国军的部署后,巧施奇谋,将74师从敌群中挖出,并在孟良崮将之全歼,使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功败垂成。
在国民党中枢中担任间谍,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郭汝瑰如此为中共方面提供绝密情报,助长了蒋介石的瞎指挥,因此也让国民党内部一些明眼人看出了端倪。而这个明眼人,便是杜聿明。
早在淮海战役的碾庄圩战斗中,嗅觉灵敏的杜聿明就曾对顾祝同说:“我认为郭汝瑰肯定是共谍,徐州下一步作战计划决不能告诉郭汝瑰——我制定的作战方案,实现不能让郭知道。如果郭知道方案,我就不按照原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