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环全程指挥建设:毛泽东纪念堂选址内幕
领导的启发,给选址设计组的全体人员,指明了选址和设计的方向,引导他们彻底跳出陵墓的概念,摆脱了悲哀的调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对众多方案的反复比较和论证,设计组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曾经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坐落在广场北端的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已经成了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与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之后,毛主席曾多次在这里检阅过群众队伍,检阅过人民军队……早在解放初期,毛泽东、周恩来就提出,将来要“让天安门广场建成人民最喜爱的地方”。解放以来,天安门广场经过3次大的整修扩建,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广场。
可见,天安门广场是一个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毛主席纪念堂建在天安门广场上,与光彩夺目的天安门城楼、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和壮丽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宏伟建筑群体,使天安门广场的政治内容更加鲜明突出,雄伟壮观。
总之,设计组的同志认为:毛主席的伟大身躯,只有安卧在人民群众之中,才是最合适的地方。
11月6日,中央政治局听取纪念堂选址等问题的汇报后,作出了“毛主席纪念堂建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的决定。
范围虽已缩小到天安门广场及纪念碑以南,专家们仍提出了3个方案:
一、与纪念碑接近的方案,即纪念堂紧靠纪念碑。此方案会使两个不同内容的纪念物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失去各自独立的政治含义。
二、与正阳门接近的方案,即纪念堂紧靠正阳门。此方案不妥之处在于,正阳门城楼高42米,会有压倒纪念堂的感觉。
三、天安门广场最南端的方案,即建议拆除正阳门,将纪念堂建在正阳门的位置上,与广场北端的天安门遥遥相对。但这将使纪念堂紧邻喧闹的大街,与其庄严肃穆的气氛显然不符。